硬朗的外形、冷漠的質感、豐富的技能……說到這里,你的腦子里可能已經出現了某個熒幕硬漢。可惜,我說的不是某個男神,而是我們身邊神一樣無所不在的水泥。
曾經,水泥身上散發的濃厚工業氣息被人喜歡,同時又被人厭倦,作為一種基礎建筑材料,水泥本身并沒有對錯,它只是社會發展最真實的印記。
在國家城鎮化進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過程中,水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走上了人生巔峰。近幾年,隨著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的變化,水泥也逐漸從備受追捧的時代功臣變為遭人“嫌棄”的典型:在全國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2015年水泥業毫無例外地遭受了寒冬的侵襲,行業效益大幅下滑。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水泥行業實現利潤總額329.7億元,同比下降58%,利潤不及去年的一半,甚至低于近七年的盈利水平。而這種轉變的背后又隱藏著水泥乃至整個工業未來的趨勢:只有摒棄粗獷、任性的傳統發展模式,適應行業新常態,企業才能獲得新的發展。
水泥的兩個死穴
產能過剩和日益嚴苛的節能環保法規是水泥行業目前亟待解決的兩大挑戰。
中國快速的城鎮化建設帶著水泥行業飛了近10年。然而當風小了,水泥的產業盛宴逐漸落幕時才發現,那么多年水泥無限制擴張留下的產能,根本消化不了。據悉,現在中國的水泥產能,無論人均占有水泥量還是人均累計用量都是全球第一,把工業發達國家的峰值甩出去幾條街。2016年水泥需求量可能還會下降,但供給量卻還在增加,新建、在建熟料產能都釋放出來以后,水泥產能預計會達到40億噸,而產能利用率也就50%多。虧損只是一個必然結果。
水泥招人嫌棄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環保壓力。
在霧霾圍城的日子里,水泥估計沒少挨罵,但是這個鍋自己還必須背。因為霧霾的主要成因是大氣污染排放總量遠遠超過環境總量,其中工業排放是罪魁禍首。而水泥行業是繼電力、機動車之后的氮氧化物第三大排放源,其氮氧化物排放量約占工業系統總排放量的10%。水泥行業CO2排放量居工業領域第二位,占全球碳排量的5%,是導致氣候問題和環境污染的重要小幫手(兇)。要降低大氣污染排放總量,就要減少水泥等排放大戶的污染物排放。
特別是在今天能源供應如此緊張的情況下,水泥行業仍多吃多占:中國水泥工廠能耗成本占到總生產成本的近六成以上,國內水泥生產企業平均能源消耗水平115 kg標煤/噸熟料,而世界先進水平只有95 kg標煤/噸熟料。節能,我們還有很大的潛力啊。
生疼的葵花解穴手
內憂外患的水泥行業舉步維艱,而一系列的政策條例的出臺無疑讓水泥行業感受到了更大的壓力。
2015年11月30日,為期12天的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1)在巴黎召開,在達成的《巴黎協定》中,參會各國承諾采取積極有效的行動,協力應對氣候變化的威脅,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幅控制在2℃之內,并為把升溫控制在1.5℃之內而努力。全球將盡快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達標,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國,發表了兩個主要目標: 2030年中國碳排放有望達到峰值,并將于2030年將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提升到20%。鋼鐵、水泥在哪里?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對能源密集型的水泥行業加強管控,要求其提高生態效益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最新修訂的《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粉塵排放限值由50mg/m3(水泥窯等熱力設備)和30mg/m3(水泥磨等通風設備)分別收嚴至30mg/m3和20mg/m3,氮氧化物排放限值由現行標準的800mg/m3收嚴至400mg/m3。
不論是否情愿,水泥企業必須在更為嚴格的排放標準面前做出抉擇。
主動進擊的巨人
作為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建材產業集團,中建材集團也面臨著降低能耗、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環境污染的挑戰,他們的選擇是及早準備,主動進行轉型。
水泥行業的能耗來自很多方面。例如,長期以來,水泥回轉窯燒成溫度的控制基本依賴于操作人員的經驗和素質。而水泥燒成過程受設備性能、原材料品質、原煤質量等工況的影響,溫度控制難度大因而造成大量能源浪費。這種情況在我國水泥工業中相當普遍。中建材旗下徐州中聯水泥(215.42元/噸,0%)有限公司采用施耐德電氣的窯專家控制系統,利用人工智能控制技術,代替人工更合理的操控設備,使生產線運行在最佳能耗狀態,降低人員勞動強度60%,有效減少NOx排放,單位產品能源節省達3%~5%。使企業面對市場的劇烈波動和影響,仍能保持高效生產和優化運營。
施耐德電氣EMS能源管理系統在中建材旗下另一家企業,沂南中聯水泥有限公司成功應用。EMS能源管理系統通過監測能源消耗、識別生產過程中可以節能的契機,減少能源用量、成本,減少氮氧化物排放的同時,確保各環節的生產效率。從2014年和2015年的數據對比來看,沂南中聯水泥有限公司在能源消耗方面持續優化,達到了標準煤耗97.17kg/t,熟料綜合消耗47.27kW·h/t,遠優于GB16780水泥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中的先進值,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這對于能源消耗約占企業生產總成本的60%以上的企業而言是非常顯著的成效。中建材也成為目前水泥行業第一家部署全能效管理系統的企業。
從兩會看水泥的新契機
一年一度的“兩會”總會帶來一些利好的消息,今年剛剛結束的兩會,對于水泥又釋放出哪些信號?
供給側改革。無疑是兩會上最熱的話題,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國家目前戰略規劃是從過剩最嚴重的煤炭、鋼鐵、水泥等傳統行業,通過國家政策結合市場競爭法則自然淘汰落后產能。
深挖國內需求潛力。我國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有許多短板,產業亟需改造升級,有效投資仍有很大空間。今年要啟動一批“十三五”規劃重大項目。完成鐵路投資8000億元以上、公路投資1.65萬億元,再開工2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水電核電、特高壓輸電、智能電網、油氣管網、城市軌道交通等重大項目。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高鐵建設。
“一帶一路”。“一帶一路”的基建、高鐵、能源等需求將會給目前過剩的水泥行業帶來巨大的需求空間,同時避免去產能和去杠桿對經濟所帶來的巨大傷害。“一帶一路”戰略落地實施,也讓國內水泥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將逐步成為常態。
重拳治理大氣霧霾和水污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3月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今年要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推動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治理污染、保護環境,事關人民群眾健康和可持續發展。今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別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雖然沒有提到水泥,但是焉能沒有。
水泥行業寒冬已至,企業的破冰行動開始吧!